• 凯时KB88·(中国)集团

    中移智库:5G两周年发展展望

    2021-10-14  14:15

    一,5G网络建设进入提速的关键期

    未来两年是5G网络建设提速的关键期,预计 2023 年全国将实现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超过 18个,5G 虚拟专网数量超过 3000个。按照 2021年6 月份的基站数量推算,到 2023 年还要建设 155 万基站,相比过去两年以来的平均建设速度,5G 网络建设速度至少提速半年。

    中国移动和中国广电将共建 48 万座 5G 700MHz 宏基站,适用于物联网和广袤大场景、多阻隔需绕射场景的垂直行业应用。如矿山矿井作业、濒海场景作业、复杂工业厂区、农场林场巡检、山区电路巡检等多种场景,将极大降低项目运营成本,提升经济效益。

    二, 5G海量用户驱动数字消费空间不断增大

    目前我国5G个人用户市场已进入快速发展周期,中国移动研究院预测,2021 年底我国 5G 个人用户占全部移动用户比重将超过 25%,2023 年将超过四成,5G 个人用户将达到 6 亿以上。5G海量用户对数字产品沉浸式的体验需求,更加激发网络、终端和业务全生态的同频发展,促进 5G智能手机、VR/AR、智能家居、可穿戴设备等终端创新和升级换代;催化云交互类业务、浸入式体验类等数字新产品、新业态成熟商用。

    三,5G典型应用加速融入百业、服务大众

    消费侧,5G 将进一步支撑数字内容快速发展。5G 个人典型应用除了超高清视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之外,云游戏、VR 直播类业务也相继在 2023 年之后迎来爆发期。云游戏业务有望率先规模发展,中国移动研究院预测,2023年云游戏市场规模将超过 300 亿元、用户规模将达到1.8 亿户,在游戏用户中渗透率将达到 25%;VR 直播类业务由目前点状应用向广泛应用发展,预计在 2024 年大型文体直播活动将普遍提供 VR 直播业务,将大幅提升用户观看体验。

    生产侧,面向垂直行业,5G 主要提供数据和多媒体类、机器人类、控制类等典型应用,中国移动研究院预测,2025 年 5G 典型应用市场规模将超 4000 亿元。其中:数据和多媒体采集类业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2000 亿元,主要包括 5G 视频监控和自动分析、5G 视频直播和回传、5G 视频会议、5G XR 业务、5G大规模数据采集等,目前部分业务已在平安城市、智慧广电、智慧工地、智慧工厂等行业得到商业落地。预计在 2023 年前,5G视频监控、5G 视频直播和回传、5G 视频会议、5G 大规模数据采集等将规模发展,在提升企业生产管理效能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。2025 年,5G+AI+算力将被广泛应用,如 5G 视频自动分析业务将深入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环节,激发企业更大效能;机器人类业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1300 亿,主要包括 5G 巡检和服务机器人、5G 自动导航运输车、5G 网联无人机等,目前部分业务已在电力、工业、物流、港口等行业得到商业落地。尤其 5G 自动导航运输车、5G 巡检机器人、农林植保网联无人机发展较快,预计 2025 年将更广泛服务于采矿业、农业等领域,为企业降低人工成本,大幅提升经济效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;2025 年后,随着空域、园区道路等相关政策进一步明朗,终端成本下降以及终端与 AI 结合程度的提升,机器人类业务的应用场景将更加丰富,将深刻变革传统的企业作业模式、物流配送模式。控制类业务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到 700 亿,主要包括5G 自动化控制、5G远程控制、5G自动驾驶等,目前已在电力、工业、港口、矿山、物流等行业进行了示范和试点。预计 2025 年 5G 远程控制、园区自动驾驶业务将得到大规模发展,随着 5G 确定性网络的发展, 5G 自动化控制也将大规模的深入到企业生产运营中。

    四,5G产业发展从网络建设加速转向价值落地

    随着 5G 网络在频谱规划、网络规模建设、智能运营方面日趋成熟,我国 5G 产业发展的重点将加速转向规模应用场景挖掘和价值落地。5G 产业价值落地的主战场在制造业、农矿业以及服务业等企业市场。根据“扬帆”计划,到 2023 年,大型工业企业的 5G 应用渗透率将超过 35%,电力、采矿等领域 5G 应用实现规模化复制推广,5G 将进一步促进农业水利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,并在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 5G应用标杆17。5G应用将首先从大中型公司尤其是央企、国企带头落地,随后逐步扩散到中小企业。5G 与AICDE、区块链的深度融合,将催生出一批行业级、产业级的信息服务独角兽,真正塑造国家硬实力。

    但我国 5G 产业链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挑战。主要体现在国际环境存在诸多变数的背景下,部分关键技术缺失带来的产业安全威胁,尤其在芯片制造领域。目前我国 7nm以上制程仍是空白,中高端光刻机在光源、透镜、工件台、光刻胶等核心环节的技术攻关进展仍不明朗,解决卡脖子问题尚需时日。其次,在 5G射频芯片、GPU 芯片、高级光学镜头等核心器件、模组方面亟须突破。最后,在非市场因素影响下,我国科技公司国际市场份额的流失、供应链面临的风险,以及在全球化市场拓展中壁垒,将可能对国内通信产业链的盈利能力以及技术进步带来深刻挑战。

    文章来源于:中移智库

    友情链接: